內視鏡要不要麻醉?

什麼病人需要麻醉?

無痛內視鏡、舒眠內視鏡、麻醉內視鏡、全麻內視鏡、減痛內視鏡,仿間一般常見的腸胃科麻醉內視鏡大概就是有這麼多種稱呼,最近因為常常進手術房做內視鏡,再加上今天有兩個病人詢問,我就來講講做內科的內視鏡要不要麻醉。

常見的腸胃科內視鏡不外乎是胃鏡與大腸鏡,單純的診斷性胃鏡與大腸鏡(單純看或切小顆的息肉),在我的門診大多數是選擇做清醒,也就是沒有全身麻醉的檢查,但不舒服的感覺是非常主觀的,有些病人來做之前就已經被嚇過,不論是之前的內視鏡經驗不佳,或者是家人朋友的經驗不佳,近來是越來越多病人選擇做全身麻醉的內視鏡(無痛內視鏡)。

當然麻醉本身是自費的項目,但花錢換舒適體驗的人,日漸增多。

常見的麻醉內視鏡大概分三種:

1. 內視鏡醫師自己麻醉,自己做檢查。

2. 麻醉科團隊麻醉,麻醉護理師全程在身邊,麻醉科醫師在附近,有需要或者是病人相對風險高時就會全程跟著。

3. 麻醉科團隊,麻醉科醫師全程監測檢查與治療。

安全狀況: 3 > 2 > 1

自費價格: 3 >= 2 > 1

麻醉前,通常會做一些相關檢查,如果要安全性高一點,通常會抽肝臟功能、腎臟功能、全血球、凝血功能、電解質、心電圖、肺部X光。年輕人或者是沒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少需要檢查心電圖或肺部X光,但如果考慮到要切息肉,我是覺得最少還要加上全血球和凝血功能。

麻醉中需要監測血氧與心跳和血壓,麻醉後需要在恢復室觀察至意識狀況恢復再回家。

接受麻醉內視鏡最重要的事….

接受全身麻醉內視鏡,請不要自行駕駛交通工具回家

接受全身麻醉內視鏡,請不要自行駕駛交通工具回家

接受全身麻醉內視鏡,請不要自行駕駛交通工具回家

因為就算從麻醉甦醒,還是很像在喝酒後會有點茫茫的感覺,注意力無法恢復到和正常人一樣,所以切記請人接送或坐計程車!

根據經驗,我建議幾種人做麻醉內視鏡

1. 腹部開過刀(不論是腹腔鏡或者是子宮卵巢)

2. 非常容易緊張或怕痛的人

3. 前次內視鏡體驗不佳

4. 體型偏瘦的人

除此之外,大致上我自己做內視鏡,通常病人的體驗與回饋都算好,不需要特別做全身麻醉的內視鏡。

仿間的謠言

  • 無痛內視鏡因為病人沒有感覺,不會喊痛,所以醫師不知道要收手,比較容易破?
  • 無痛內視鏡可以做得比較深入?
  • 無痛內視鏡醒來之後會吐?
  • 無痛內視鏡比較容易找到息肉?

基本上無痛內視鏡和一般的內視鏡比較起來只有多了一個麻醉的風險,所以才需要在術前多做一些檢查與檢驗去確保麻醉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至於腸子會不會破,會不會出血,比例都和一般的內視鏡相同,大腸鏡的出血機率大概是百分之一左右,腸穿孔的機率是千分之一左右,當然如果有做一些息肉切除術或腫瘤切除之類的動作,比例會些微上升,但比例和麻醉與否是沒關係的。

大腸鏡一般就是從肛門口開始一路做到看到盲腸端闌尾的開口,這個我們胃腸肝膽科稱作cecum intubation rate,書上評估大腸鏡品質的其中一個就是這個比率要超過九成,我自己做大腸鏡,每年約一千人次,沒有做到盲腸蘭尾端開口的比例,大概五隻手指頭數的完,至於有沒有麻醉,並沒有差距。

無痛內視鏡和一般開刀的麻醉不同,基本上是以鎮靜安眠藥物為主,止痛藥物只在一開始會加入短效止痛藥,真的疼痛的時候病人還是會醒過來,和開刀劃下去完全不會醒的麻醉深度有很大的不同,會吐大概都是因為使用了嗎啡類的止痛藥去抑制手術過程中的疼痛,要不然就是病人體質問題居多,並不會因為麻醉而增加吐的風險。

之前有研究去做麻醉與非麻醉的大腸息肉偵測率,大致上是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也就是說,麻醉和非麻醉對於我們找息肉是沒有影響,一般來說,不論何種原因來做,書上寫息肉偵測率大概都在25%左右,男生比女生高,年紀大比年紀小高,有糖尿病、肥胖或家族性大腸癌病史者,比例也會較高。

吳醫師本身有做大腸瘜肉的統計,40歲以上的人,男生可以找到近50%的人有息肉,女生約40%,但如果糞便篩檢陽性的病人,大概是近80%的人會有息肉,至於有沒有麻醉,對我來說是沒有差別的。

所以總結一下,如果單純只是想做內視鏡,絕大多數可以選擇一般的內視鏡就好,但如果想要有比較好的體驗,麻醉內視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希望大家都可以有一個不錯的內視鏡體驗。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