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直腸出現了黏膜下腫瘤,那是什麼東西? 很嚴重嗎? 是大腸癌嗎?

Rectal subepithelial tumor 中文稱作大腸黏膜下腫瘤。直腸神經內分泌瘤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Rectal subepithelial tumor 中文:直腸黏膜下腫瘤

常見的直腸黏膜下腫瘤是直腸的神經內分泌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是一個發生率0.17%的腫瘤,佔了全部神經內分泌瘤的12-27%,總體腸胃道神經內分泌瘤的20%。 雖然不是一個常見的腫瘤,但近年來發生的比例越來越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內視鏡的進步。

影響直腸神經內分泌瘤轉移的因素

大小、腫瘤細胞分化程度最重要

大於兩公分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容易轉移、細胞分化速度越快也是越容易出現轉移,絕大多數的直腸神經內分泌瘤被發現時都小於一公分,最常發現在直腸的中段,也就是肛門進去約4-8公分的位置,只要利用正確的切除方式,內視鏡切除後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

直腸神經內分泌瘤的常見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是: 沒有症狀

其餘常見的症狀有: 腹瀉、腹痛、體重下降、腸胃道出血。

有轉移出現的病人: 嚴重貧血、肝臟腫大、腹部可觸碰到腫瘤。

常和神經內分泌瘤一起出現的疾病有: hereditary neuroendocrine syndromes, like von Hippel Lindau syndrome,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 and tuberous sclerosis。

神經內分泌瘤在內視鏡下長怎樣?

直腸神經內分泌瘤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 約1公分大

直腸神經內分泌瘤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 約0.8公分大

神經內分泌瘤的表面通常呈現平滑、圓形、黃色內容物感、可被輕微推動、些微黏膜增厚感覺。

因為常常和一般息肉混淆,所以常常被誤認為息肉切除,才發現切起來的不是息肉而是神經內分泌瘤,使用一般的息肉切除術切除時常常會切不完整,需要額外的外科手術做救援,所以不可不慎。

直腸神經內分泌瘤的處理方式 Treatment of 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

某些研究指出,因為在直腸的黏膜下腫瘤也可能是脂肪瘤、肌瘤,所以在內視鏡切除前會考慮做切片,但這並不是一個建議的做法,因為直腸的黏膜下腫瘤尤其是神經內分泌瘤,常常是非常小顆,切片時的組織常常會拿不夠,造成誤判,甚至在切片後造成黏膜受損疤痕組織增生,後續產生沾黏,之後要施行內視鏡粘膜下剝離術、結紮式黏膜切除術會出現困難。

所以如果考慮要做術式前的診斷,先做大腸的內視鏡超音波是一個方法,但由於大腸黏膜有五層,和神經內分泌瘤一樣同在第二層以及第三層也不少(肌瘤也是在第二層),所以做與不做又再度天人交戰。

所以在我自己的病人身上,如果發現懷疑是神經內分泌瘤,通常就是直接安排切除,畢竟清腸準備一次做診斷就很辛苦了,第二次做內視鏡超音波,第三次才能安排切除…. 病人通常蠻難接受,而且內視鏡超音波也不是百分百準確,還是切一切比較心安(不論醫師還是病人)。

完整切除後,確認是神經內分泌瘤,我們會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去排除其他地方的轉移,以防萬一。

目前主流的內視鏡切除方式是 L-EMR 也就是所謂的結紮型黏膜切除術,出血機率以及穿孔機率都很低,但只建議在一公分以下的病灶做使用,在完整切除率上在某些研究上面和內視鏡粘膜下剝離術(ES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差不多,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使用結紮環將神經內分泌瘤往上擠壓
從根部做內視鏡黏膜切除術 (L-EMR,ligatio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完整切除後的傷口
病理切片呈現完整切除為G1的神經內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

在預算足夠(或保險有實支實付)的情況下可以選擇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雖然價格較高,但因為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的特性,可以拉出一個可控制的安全範圍。 優勢是可見的安全範圍,缺點就是出血以及穿孔風險稍高一些。

內視鏡觀察下約在一公分上下的大小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後的傷口
使用組織止血夾將整個傷口關閉
完整切除並留下安全組織距離
完整切除並留有安全範圍

切除後的預後好嗎?

絕大多數的病人五年存活率高達88%,在TMN狀態下越低階則越好,在grade下越低階則越好

G1預後最好,G3預後最差
腫瘤越小顆,侵犯深度越淺,沒有淋巴結或遠端轉移則預後越好

如果真的沒有完整切除怎麼辦?

絕大多數一公分以下未完全切除則可以考慮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如果病灶超過一公分但未完整切除,就建議尋找外科醫師做切除(經直腸的切除或者是腹腔鏡切除)。

以上病例皆為吳宗勤醫師親自施作

相關專業參考文獻來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145857/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