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 該怎麼辦?
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狀桿菌,具有鞭毛可在胃黏膜中螺旋狀前進,它能分泌一種酵素,將尿素轉化成鹼性的氨,以中和強烈的胃酸,使其能生存於有強酸的胃中,並且還會分泌不同的消化酵素,破壞胃黏膜之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胃黏膜淋巴瘤,甚至會造成胃癌。跟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幽門螺旋桿菌處於世界上一半的人體內。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是經由糞口傳染,所謂糞口傳染就是從口中吃入被幽門螺旋桿菌汙染的食物或水,在長期外食的人群中,感染的風險性相對高。
幽門螺旋桿菌有甚麼症狀?
幽門螺旋桿菌在絕大多數健康的感染者身上並無特別症狀,最常見的症狀:
1. 上腹疼痛或不適感
2. 腹脹
3. 稍微吃一些食物就覺得飽
4. 缺乏食慾
5. 噁心嘔吐
6. 如果造成潰瘍出血可能會有黑色大便或瀝青色大便
幽門螺旋桿菌該怎麼診斷?
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大致上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
侵入性:
經由胃鏡取得胃部組織的檢體去做尿素測驗(CLO test),或者是作組織病理切片的染色,在某些研究中心甚至可以去做組織裡面細菌的培養,優點是準確性高,可以看到胃裡面的狀況,不論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者是胃部的癌症、息肉等問題,都可以經由內視鏡觀察的到。缺點就是需要忍受吞胃鏡的不適與噁心感,但在熟練的內視鏡醫師引導下,再經由先進的儀器甚至麻醉幫助下,可以將不適感減輕許多。
非侵入性:
1. 碳13尿素氮呼氣測試(urea breath test, UBT),此方法是口服碳13標示尿素的試劑,在吞下後20-30分鐘後呼一口氣進試管中即可檢測,準確度96%以上(但從檢測到結果出來需約一週的時間)。
2. 抽血檢查幽門螺旋桿菌血清抗體,因為檢查的是血清中對抗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所以就算是陽性,也無法代表是現在感染或者是曾經感染過,還是必須經由其他方式確認是否正在感染中,但如果結果為陰性,則可大幅排除得到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
3. 糞便HpSA與尿液URINELISA檢測,藉由酵素免疫分析法來偵測糞便或尿液中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抗原的存在,適合大規模篩檢。
幽門螺旋桿菌要治療嗎?
幽門螺旋桿菌在全球有近50%的感染率,在台灣則是20%-60%感染率,年紀越大感染的百分比越高,但每個人都需要被治療嗎? 雖然說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會增加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炎、胃黏膜變性、胃淋巴癌以及胃癌的機率,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被治療,以下列出建議治療的族群。
強烈建議治療:
1. 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不論是曾經得過或者是剛被診斷)
2. 胃癌或胃黏膜相關淋巴癌(MALT lymphoma)
3. 慢性胃炎合併胃黏膜萎縮、糜爛或者是腸化生
建議治療:
1. 胃癌家族病史
2. 胃部切除手術後
3. 長期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保栓通(plavix)或者是止痛藥患者(NSAIDs)
4. 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IDA)
5.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ITP)
6. 慢性胃炎合併消化不良症狀
由於胃幽門螺旋桿菌是WHO列為已知致癌因子之一,所以對於無症狀的病人,腸胃科醫師雖然不會主動要求檢驗幽門螺旋桿菌,但如果一旦被驗出陽性,還是會與病人討論是否做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
幽門螺旋桿菌怎麼治療?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大概成功率是在80-90%,療程大概是約7-14天,每個腸胃科醫師可能會根據當地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敏感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治療療程,但主要還是以質子幫浦阻斷劑(Proton-pump inhibitors)加上兩種不同的抗生素做調整。
在治療過後會停止藥物使用約一個月後再以前述的幽門螺旋桿菌測試方法檢驗是否還有幽門螺旋桿菌在胃中。
避免幽門螺旋桿菌入侵的日常保養
在成功殺菌後,每年仍然會有1%的病人再度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以如果在成功殺菌後,仍須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外食的時間,自備餐具,養成飯前以肥皂洗手的習慣,家中準備飲食的人員對於食物的清潔以及減少生食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服用益生菌在某些研究中也有預防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再感染的機率。